20200529

@马伯庸

我原来当销售的时候,碰到个客户。单子很大,我施展浑身解数,把培训课程教的销售技巧全使了一遍,甚至跟公司争取到了一个极低的特价,但最后订单还是去对家了。多年以后,我才知道,客户孩子正在办入学,而对家在教育局有关系,这才是客户的终极需求。

不是说客户不想要物美价廉的东西,只不过这在需求顺位低于孩子入学。我没看明白,花再多唇舌都是白费。

离婚冷静期这事,也是一样道理。你从个人角度去分析这事有多么糟糕,注定南辕北辙。设置这玩意儿的意义就一个,降低离婚率。原因很简单,结婚的人多了,社会就稳定了,上头看着心里踏实。当然,人家也不是不关心个人婚姻幸福,只不过从顺位上,远不及降低离婚率那么重要罢了。

不过,让我们再仔细想想,这个也不是最终极的需求。

你想啊,离婚冷静期固然把婚姻里的人留住了一部分,但也吓阻了很多人结婚。我没统计过两者之间的数字,但此消彼长之下,最终效果一定是降低结婚率。从这不是跟上头的初衷相反了么?

别忘了,中间还有具体决策和执行部门。

比如你是个国策研究员,现在国家给你任务,搞一个婚姻政策出来,提高社会稳定。你肯定会建议设置离婚冷静期。

为什么?因为这个政策的绝妙之处在于,它的优点是可视化的,可以被统计出来。今年离婚率40%,冷静期一设置,明年30%,好!卓有成效,印到报告里,敲锣打鼓送给领导表扬。

而这个政策的负面影响,是统计不出来的。不存在“因特定政策拒绝结婚人口比例”这么个选项,那些被冷静期吓得不敢结婚的人,只会被归类为“未婚适婚人群”。就算搞一场民调,你也没法建起独身率和离婚冷静期之间的相关性。

优点大大的,缺点是隐形的看不到,就算看到了也跟我无关,我干嘛为什么不推动这个政策啊?

至于上头也不傻,这点小心思能看得出来,但无所谓。冷静期的重点,在于把围城想出去的人给拢住了,至于怎么把围城外的人往里撵,自有别的大把政策来对付。

我原来也想试图分析,离婚冷静期是不是多此一举,对个人的弊端何在,后来不分析了,没用,从根儿上就对不上。

回到开头那个故事。我又不认识教育局的关系,就算看明白客户的真实需求,也没辙,从一开始就输定了……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